回到了少小离开的故乡,在窄窄的乡路,寻找那些模糊的记忆。
巢湖之畔,水乡古镇的比邻,周王大郢,是我儿时之地,衣胞所在。诗人张万舒的一段诗句,触及内心:“赠故乡——在偌大的山纵水横的地球之上,不论是城市一角或大野荒村的土房,只要你在那里呱呱坠地,举步学语,那里,就成为你终生难忘的故乡。任你走到天涯海角、异土之邦,故乡都放一根风筝线牵肚挂肠……”
记忆如板上钉钉,纵然钉子拔了,痕迹还在。
记得,门前是一条雨天就水氹连着水氹的土路,伸向遥远的地方。这条土路连着加工厂,连着医疗室,连着村部,连着我读了六年的滨丰小学……那时的足迹已难以辨认,那时的印象已十分斑驳。正在这时,几个孩子从身边跑过,我还没来得及打招呼,他们已无影无踪。
抬头看到一个几分破烂几分飘零的草棚,一位叔爹早已站在那里,高声说:就在这里!
这里原是庐州“世德堂宗祠”,为三进,部分毁于战火,后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将祠堂的砖瓦、木料用于修盖学校,也就“夷为平地”了。时过境迁,前几年在“白茫茫一片大地”上挖掘出“旗杆石一对”。
我们站在这里,思绪悠悠。这里地势高旷,凉风习习,可听巢湖茫茫水声,可见三河滚滚车轮。
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